科爾多瓦位於彭巴草原深處,位於草原與安地斯山前緣丘陵之間,科爾多瓦西南郊有個朋友推薦的拉坎布雷西塔 (La Cumbrecita)鎮,它是位於科爾多瓦省卡拉穆奇塔山谷的一個小鎮,海拔1,450公尺,拉坎布雷西塔在西班牙文是小山巔的意思,該鎮為專注於生態旅遊,自1996年起規劃專為行人步行,是阿根廷唯一的步行小鎮。
由於鎮民也多為中歐移民,鎮上建築物也帶有濃厚的阿爾卑斯地區風格,遊客在進入小鎮前須將車輛停放在山下停車場,我們將車子停在山腳下後,便搭上專用公車上山。
小鎮入口處有一座橋,旁邊有家雄偉的旅館,過橋後沿著環繞全鎮的人行步道前進,路旁商店販賣的手工啤酒、巧克力及手工藝品,都吸引我們駐足停留,觀光中心的小姐熱心推薦徒步穿越山丘和小徑參觀瀑布、乘坐滑索及爬樹等活動,但我們考慮天氣炎熱加上體力不足而不敢冒險,在走到鎮內深處的小教堂、許願池及瀑布後就沒有繼續探索,事實上在勉強走完一圈後已經氣喘噓噓。
回到終點前,我們在路旁一家瑞士餐廳(BAR SUIZO)休息,這家餐廳有一整排用滿滿鮮花裝飾的戶外露臺,我們在這裡吃午餐,為拉坎布雷西塔之行劃下美好的句點。
科爾多瓦附近有個阿塔格拉西亞Altagracia小鎮以歷史及建築聞名,在西班牙殖民時期,耶穌會教士在阿塔格拉西亞建立教區,是耶穌會在科爾多瓦省開墾的5個教區之其中一個,除興建教堂外,耶穌會還在這裡設立了果園、牧場及工廠,以支持教會宣教及興辦教育,如今包括拉布拉他總督利尼爾斯的故居(Casa Virrey Liniers)在內的教區已完整保存,具有高度的建築價值,並改建為博物館對外開放,殖民時代遺跡還有環繞鎮內的El Tajamar人工湖,為耶穌會教士於1659年為灌溉果園以及磨坊運作所開鑿,與耶穌會教區都是阿塔格拉西亞的標誌,是旅客不能錯過的景點。
阿塔格拉西亞鎮氣候常年舒適宜人,吸引許多名人來此居住,除前面說的拉普拉塔河總督利尼爾斯外,最著名的要算是拉丁美洲最著名的革命領袖切格瓦拉(Che Guevara)的小時候的故居,聽說格瓦拉小時候因患氣喘病,曾隨家人搬家到這裡治療,小時候的格瓦拉曾在這個小鎮住過幾年,昔日的故居現已改建為博物館。
想必很多朋友也看過2004年那部名為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的電影,1951年的暑假23歲的格瓦拉與同伴阿貝多-格拉那多從阿根廷首都布宜諾出發,開始壯遊南美洲的冒險歷程,兩年輕人共騎一部摩托車沿著安地斯山穿越整個南美洲,經過阿根廷、智利、秘魯、哥倫比亞及委內瑞拉,除了領略南美大地的壯麗美景,路途中經歷的種種故事,也讓切格瓦拉深刻了解拉丁美洲中底層人民的貧窮與苦難,在經歷探索的洗禮後,切格瓦拉確定心中的思想,毅然走向投身共產革命的道路。
當我們抱著朝聖的心情拜訪博物館的時候,工作人員詳細解說少年的切格瓦拉在故居的生活點滴,館內展示著這位革命家遺物及大量的照片,包括格瓦拉年輕的時候與同伴跋涉南美洲4000公里的交通工具,那部1939年諾頓牌Norton摩托車(按複製品)。
格瓦拉的一生充滿傳奇,但挑戰當時現狀的激進實踐也引發許多爭議,隨著後來被過度偶像化(或神格化),切格瓦拉也成為全球革命及左派理想的代表,他的肖像不僅出現在各個公共場合,也成為在T恤衫、郵票、杯子、帽子等許多商品圖案,每年各地人們經常聚集一起紀念懷念他,儘管去世(1967年在玻利維亞遭到逮捕槍斃)接近一甲子,但所謂斯人已遠去,典型在夙昔,他對全世界的影響還在持續發生中。
除了切格瓦拉博物館外,鎮上還有已故西班牙古典音樂作曲家法亞(Manuel de Falla)的故居,法亞被譽為20世紀西班牙最偉大的作曲家,他的作品包括歌劇人生短暫及彼得羅先生的木偶劇,以及芭雷舞劇三角帽及魔幻之愛等,都膾炙人口,故居內陳列著一台英國The Eavestaff牌迷你鋼琴及樂譜等個人物品,法亞在這裡找到最終的平靜並於1946年過世。
斯人雖已遠,典範在夙昔,走在格瓦拉與法亞的故居,想像當年那個充滿理想,想要改變世界的熱血青年,或者當年那位充滿天賦的年輕音樂家,他們好像一顆彗星照亮黑暗,儘管很短暫,但是很精彩,他們的事蹟好像在啟發年輕的朋友們,是否也該勇於啟動摩托車或打開鋼琴,譜寫出自己的冒險故事。
離開科爾多瓦前一天我們特別造訪附近的卡洛斯帕斯(Villa Carlos Paz)鎮,卡洛斯帕斯鎮距離首府科爾多瓦市以西36公里,位於普尼亞河谷的南方及聖羅克湖(San Roque)南岸,於1913年由當初移民至此的農場主卡洛斯帕斯創建並以其名字為鎮名,這裡氣候宜人,每年夏天吸引各地的觀光客來聖羅克湖游泳、划船、滑水及從事其他水上活動,湖畔興建許多觀光旅館,是科爾多瓦省著名的遊憩勝地。
市區的主要景點是位於市中心解放者大道上著名的咕咕鐘,它是由鎮上一群德國工程師於1958年所製作,使用電動馬達及齒輪驅動時鐘結構,鐘殼高7.5公尺,布穀鳥在每個鐘點及每半小時跳出鳥巢報時並發出咕咕的叫聲,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時鐘之一,旺季的時候總會看到成群的遊客等待布穀鳥在整點的時候跳出來,成為小鎮的指標性景點。
Sandra很喜歡咕咕鐘,2000年我們參團去歐洲旅遊,在黑森林風景區看上一個咕咕鐘,由於體積龐大不易攜帶,同行的許多人都不敢買,但是Sandra從小就對咕咕鐘情有獨鍾,而且我認為咕咕鐘為德國黑森林特有的手工藝品,都老遠來到黑森林的原廠,怎麼可以錯過,心一橫就下手買了一個,當時我們不敢將咕咕鐘放在行李箱,深怕被碰撞,由於後面還有其他國家行程,我一路上除了要搬運行李外,還要騰出一隻手小心提著,一路經歷許多折騰,好不容易最後順利帶回家,就在將咕咕鐘掛在牆上定位,布穀鳥出來報時的的那一刻,感覺所有的辛苦都值得。
這麼多年過去了,當年的咕咕鐘早因超過使用年限,加上零件更換不易而被塵封高閣,如今在遙遠的南美洲小鎮看到原汁原味的咕咕鐘,令我和Sandra份外感到親切,並想起當年在黑森林與咕咕鐘的美麗的相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