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根廷西南部有個地方叫聖卡洛斯巴里羅切,簡稱巴里羅切(Bariloche),它地處荒涼貧脊的巴塔哥尼亞高原的邊緣,是躺在安地斯山與巴塔哥尼亞高原間、納韋瓦皮湖(Nahuei Huapi)南岸的一座寧靜小鎮,由於安地斯山麓的雪水形成附近大大小小的湖泊,滋潤了這裡的大地,造就巴里羅切地區生意盎然的風貌,小鎮周遭被雪山、湖泊及森林所環繞,有類似歐洲般的景緻,它的寧靜與美麗令人屏息,所以這裡也被譽為南美的瑞士,每年吸引許多旅客來這裡滑雪、登山及健行,為阿根廷南部巴塔哥尼亞地區的旅遊中心。
記得第一次造訪巴里羅切的時候是2008年的4月,我們跟著一群朋友從布宜諾搭機,在跨越彭巴草原上空整整40分鐘後抵達巴里羅切,秋天的南美有著濃濃的秋意,這裡眼目滿滿都是由綠轉黃的樹葉,巴塔哥尼亞高原的風特別大,雖然才進入秋天,但傍晚時分街上氣溫已明顯下降。
當我們搭接駁車抵達小鎮時,首先看到的是市政中心廣場,這裡聚集許多觀光客,它是鎮上文化、宗教及社交的中心,所有鎮上重要的活動都會在這裡舉行,除了北面面向納韋瓦皮湖,其餘三面分別為市政中心、旅客服務中心及郵局等帶有歐洲風格的建築。
納韋瓦皮聖母大教堂座落在納韋瓦皮湖畔,它由建築師Alejandro Bustillo設計並於1946年落成,屬於法國懷舊的哥德復興式建築風格,整座教堂由白石材建造,屋頂黑色石板,內部鑲崁原住民在內的各種圖案的彩繪玻璃,教堂外有個漂亮的花園。
(以上照片取材自GOOGLE MAP)
連接廣場的米特街(Mitre)是鎮上主要商業街,兩旁有巧克力店、手工藝品店、皮件店、餐廳及其他商店,阿根廷畜牧業發達,巴塔哥尼亞高原出產的毛皮製品品質優良,加上近幾年阿幣大幅貶值,價格相對便宜,尤其皮件價格較鄰國智利便宜很多,一群人怎麼可能放過這個機會,Sandra買件小羊皮長大衣,才不到200美元,讓我們覺得很划算。
Mamuschka巧克力店(取材自Mamuschka網站)
此外,街上有許多巧克力店,其中有間以俄羅斯娃娃為裝飾的Mamuschka巧克力及咖啡店最有名,Mamuschka為俄語「母親」的意思,這家店自1989年以來一直在巴里洛切經營,店裡擺著俄羅斯娃娃很吸睛,讓路過的旅客很難錯過。店內的裝飾以溫馨的紅色為主調,有多達200多種巧克力可供選擇,我們當然不免俗地買了些巧克力糖及當地的果醬作為伴手禮,店內也附設咖啡廳,我們各自點杯熱巧克力在店外雅座休息,欣賞熙來攘往的遊客,好不愜意。
取材自Mamuschka網站
在巴里羅切幾天下來,吃的食物不是烤肉就是義大利麵,對吃西餐感到很膩,團裡有人提議換個口味,原來沒抱太大期待,沒想到我們在米特街巷內竟然找到一家中式餐館(名字還記得叫黃記),真的應驗了那一句話,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式餐廳,大夥圍著一個只有中式餐館才有的圓桌吃晚餐,飯後剛好將在地買的巧克力當作甜點,不僅滿足了我們味蕾,也讓一群朋友的感情更加凝聚。
巴里羅切的南方不遠處有個古特雷斯湖(Gutierrez Lake),相較於附近其他冰磧湖的水較為冰冷,這裡水相對溫暖很多,夏天的季節會吸引許多遊客來此游泳、露營、釣魚及其他水上活動,尤其湖的西岸有許多適合全家露營場地,稱得上是巴里羅切的後花園。
古特雷斯湖的東岸有一段就在馬路旁邊,讓遊客很容易接近湖水,適合想要親水的遊客,我們每次去巴里羅切都會去這段湖邊玩水或者在湖邊野餐,可以說是我們的私藏景點。
後來我和Sandra又去了巴里羅切4次,還是感到意猶未盡,有許多人說去了希臘以後,他們的心就留在愛琴海,我完全可以體會那種對美麗地方的依戀,因為我的靈魂深處也有一個角落,是留給一個叫做巴里羅切的地方,再會了巴里羅切。